下雪是有聲音的,輕輕軟軟的、層層疊覆的,聽起來細細尖尖脆脆的音調,就像是無數細碎的乾燥落葉掉落地面一樣,但音量只有十分之一,唯有絕對寧靜、風勢止歇的時候能聽到這聲響。
風雪中隱約看得見營地邊緣的鐵皮廁所。那是用尼泊爾山區十分常見的輕軟木料與薄薄鐵皮所搭建的簡易建築,再用數條鋼索繃緊,固定在懸崖正上方,以利排泄物掉落谷底,也避免一陣風就連廁帶人翻落萬丈深淵。它同時也是高地營裡唯一的半永久性建物,連雪巴人煮飯的地方都只有炊事帳而已,足見他們對廁所的用心。
然而,這份用心卻有點落得金玉其外,在簡單可愛的外表之內,包藏的卻是十分恐怖的如廁痕跡,差點連落腳之處都找不到。冰天雪地會大幅降低嗅覺的敏銳度,但廁內的氣味卻止不住的直衝腦門,讓我回想起盛夏正午南湖廁所的地獄之味,可見有多少人將他們晚餐的變體遺留在排泄孔的周遭,又被低溫保存了下來,維持他們離開人體時的樣貌。
但這也無可厚非,因為在這種地方上廁所必是全副武裝,厚重的衣物會讓人極度笨拙,尤其是腳上穿的雙重靴,會讓人無法真的蹲下來,而呈現一種要蹲不蹲的憋屈姿勢,除非伸手拉下那半結冰的難拉拉鍊才能蹲好。這還不打緊,以上脫褲子、蹲下等動作,在5700公尺的高海拔,會因為缺氧而讓人氣喘吁吁,就算順利蹲下,用力把物體從身體內擠出的動作也會讓人氣喘如牛,懷疑自己是不是有點便秘?(事實上,高峰攀登長期缺乏纖維的飲食,以及缺氧對腸胃的影響,還真的會讓人有便秘的傾向)
總而言之,在這麼困難的狀態下上廁所,拉不準很正常。更別提許多因為很冷或很臭不想上,所以非得忍到最後一刻才去的山友,屆時必定在廁內搞到手忙腳亂一番,落得脫褲子就是噴射的窘境了。
無論如何,在5700m的冰河正上方上廁所,本身就是高峰攀登時,一項糟糕透頂的體驗。除了惡臭與不便外,更隱藏著往廁所的下坡萬一跌倒就直下冰河底的風險。
而洞口旁、懸崖下那些萬年不化的雪,保存著十年不爛的便,也讓我不禁思考,這種眼不見為淨的攀登方式,能不能變得更好呢?或許等有機會去走一趟北美最高峰Denali,心中就會有答案了吧!
#梅樂峰的六千米旅途・懸崖邊的鐵皮廁所